中青发〔2019〕10号
共青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组织局群团处,全国铁道团委,全国民航团委,中央和国家机关团工委,中央金融团工委,中央企业团工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团委:
现将《关于切实做好新兴青年群体工作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共青团中央
2019年9月5日
关于切实做好新兴青年群体工作的意见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和国家《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的工作部署,现就进一步做好新兴青年群体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重要性和紧迫性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活跃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媒体从业人员和自由职业者中的新兴青年群体不断涌现,在经济建设、科技创新、文化艺术和社会民生等各个领域日益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生机活力的重要力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需要包括新兴青年群体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勠力同心。
党中央高度重视做好新兴青年群体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随着社会发展,这类青年人群将会越来越多,团组织必须适应这个发展趋势,努力去做他们的工作,深入他们、帮助他们、引导他们”。做好新时代新兴青年群体工作,是党交给共青团的重要政治任务,是深化共青团改革、进一步提升团的组织力,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迫切需要。近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共青团组织以改革为动力,大力实施新兴青年群体“筑梦计划”,初步奠定了工作基础,但在引领凝聚、组织动员、联系服务等方面还存在相对滞后等问题,迫切需要更加系统地规划、更加主动地推进相关工作。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1.指导思想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特别是关于新兴青年群体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的工作要求部署,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找准工作定位、发挥桥梁纽带优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扩大联系覆盖、加强思想引领、服务成长发展、促进建功立业为重点,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方式、优化工作协同、完善工作格局、提升工作实效,切实履行好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政治责任,团结带领广大新兴青年群体增强“四个自信”,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2.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要牢牢把握当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根本定位,把为党做好新兴青年群体工作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兴青年群体的工作方针、政策和指示、部署为遵循,实现将最大多数新兴青年群体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的核心目标。
——聚焦主责主业。要把开展对新兴青年群体的思想政治引领作为首要任务,融入联系服务、组织动员的全过程,以贴近青年、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方式提升工作实效。要将普遍开展与抓住重点相结合,着力做好群体数量多、社会影响大、工作相对薄弱的群体的工作。
——注重分类分层。要结合新兴青年群体中具体亚群体类型多,思想动态、生存状况、成长需求、聚集方式等各不相同的特点和实际,针对不同亚群体确定不同的工作目标、优先内容、适当方式、有效载体以及开展工作的重点组织层级等,分类施策、精准发力。
——激活基层动能。要把握新兴青年群体数量多、分布散、体制外、流动性大等特征,将工作重心向基层延伸,使团的基层组织、团干部、团员成为做好新兴青年群体工作的骨干。工作载体设计、工作资源配置、工作评价机制等要向基层倾斜,符合基层实际。
——落实青年为本。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坚持群众工作的基本方法,注重人文关怀,将开展思想工作和解决具体困难相结合,把工作做到具体个人的身上、心坎里,力戒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加强对重点个人的持续联系、服务和引导。
3.工作目标
通过持续的努力,力争形成党领导下的以共青团为主导的新兴青年群体工作体系,探索建立一套较为成熟的共青团关于新兴青年群体的引领凝聚、联系服务、组织动员的工作机制和载体;创新推进新兴青年群体团建,通过团的各级组织及团属社团体系加强和扩大与各类新兴青年群体的联系,对其中的骨干做到稳定联系的全覆盖;构建了解掌握新兴青年群体思想动态的机制,总结提炼新兴青年群体思想政治引领的有效载体、方法和重点项目,使广大新兴青年群体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团结带领新兴青年群体立足岗位积极建功,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勇于投身社会公益服务,在国家“脱贫攻坚”、“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中积极作为,成为服务中心大局的重要生力军;以做好新兴青年群体的工作为重要领域,深化共青团改革,进一步大力促进团的基层建设,提升共青团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及广泛社会动员的能力。
三、重点工作内容
未来一个时期,要在深入把握不同领域新兴青年群体特点基础上,以网络作家、文创青年、影视行业从业者、自媒体人、街舞青年、快递小哥等为重点工作对象,做好以下工作。
1.强化有效联系。针对新兴青年群体类型和聚集特点,明确合理目标和有效途径,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建立联系、扩大覆盖。
——强化直接联系。各级团组织要建立直接密切联系新兴青年群体的各项制度和工作安排,团干部、团员要通过调研、走访、开展活动等多种形式走进新兴青年群体当中,和身边的新兴青年群体交朋友,建立直接的联系。
——强化组织联系。积极推动成立团属的新兴青年群体社会组织。在有条件的群体中建立、扩大团组织覆盖。与统战、网信等部门以及文联、作协等团体组织加强合作协同。加强与新兴青年群体自组织的联系。
——强化阵地联系。要积极利用各级团的机关和青年之家、筑梦空间等团属社会化阵地,为新兴青年群体提供活动、交流、创业等空间和条件,使之成为新兴青年群体有需求时想得起、愿意来、找得到的固定阵地。
——强化服务联系。针对新兴青年群体各类人群的不同成长发展诉求、专业特长优势,通过提供就业创业、职称评定、评奖推优等服务以及举办青春沙龙、大师课、主题展示活动等途径,拓展深化与新兴青年群体的联系。
——强化培训联系。通过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交流会、训练营、考察团等方式,吸引凝聚一批新兴青年群体骨干,逐步建立骨干库、花名册和线上群组,定期举行线上线下的联系交流活动。
——强化聚集区联系。要在创意产业园、影视城、网络作家村、小剧场、文化出口基地和新兴青年群体较集中的企业、商务区、开发区、商圈楼宇等,通过区域化团建机制以及与相关主管机构的合作,找到、联系新兴青年群体。
2.深化思想引领。在新兴青年群体中突出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入了解民情社情国情世情,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增进对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认同,增强“四个自信”,听党话、跟党走。
——深化“青年大学习”。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按照全团“青年大学习”的部署,着力打造“青社学堂”品牌,坚持正面引导、解疑释惑、分众分层、注重实效的原则,以灵活多样、时尚新颖的方式在新兴青年群体中普遍性开展学习活动。
——加强骨干政治培养。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加大对新兴青年群体骨干的联系培养。遴选有政治培养潜力的骨干,纳入各级“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重点培养。推荐优秀新兴青年群体骨干成为各级挂兼职团干部,提高新兴青年群体代表在青联中的比例。推动人大、政协扩大界别的代表性,加大对新兴青年群体代表人士的政治吸纳。
——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结合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建团100周年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重要时间节点、重大事件的契机,发挥新兴青年群体的才艺特长,组织开展紧跟时代潮流、参与性强的主题教育或展示活动,激发和增强他们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热情。
——组织国情考察实践。依托国情考察团、社会采风活动等载体,组织新兴青年群体深入基层生产一线、重大工程现场、红色教育实践基地、乡村振兴示范区和深度贫困地区等,了解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正确看待发展中的问题,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涵养作用,通过举办学习交流普及活动、推动相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等方式,引导新兴青年群体增强文化自信,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加强优秀典型选树。积极做好新兴青年群体的典型推荐、人才选拔、评选表彰工作。注重发挥榜样教育的优势,将工作对象转化为工作力量,着力遴选在专业领域、社会奉献、个人成长等方面表现突出、事迹感人的优秀典型,加大宣传力度,发挥好示范激励作用。
——完善调查研究机制。牢固树立重视调研、主动调研、深入调研的意识,通过线上、线下渠道,依托团的组织体系,与专业机构合作,建立定期、专项或动态地及时、深入调查了解新兴青年群体思想政治状况的机制,逐步完善新兴青年群体数据库。
3.服务成长发展。以实施《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为契机,深化实施新兴青年群体“筑梦计划”,为他们的实际需求满足和合法权益维护等提供帮助。
——搭建展示交流平台。联合有关党政部门,整合社会资源,针对不同领域、专业的新兴青年群体,举办线上线下的学习培训、专业交流、才艺展示等活动,为他们提升专业技能水平、扩大专业影响力、拓展专业发展空间等提供支持和帮助。
——提供就业创业服务。大力拓展“筑梦空间”建设,选配优秀“梦想导师”,举办创业实训营、“创青春”创业大赛,积极整合政府和社会资源,募集设立专项基金,为新兴青年群体的就业创业提供广泛、精准的专业培训、职业导航、创业投资、项目扶持等支持和服务。
——切实维护合法权益。依托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积极反映新兴青年群体的普遍诉求。联合有关部委建立行业标准,畅通职称评定渠道。打击文化艺术领域盗版侵权现象,保护文艺青年的知识产权。为新兴青年群体的实际生活困难提供帮助。
——推动有序社会参与。鼓励和引导新兴青年群体广泛参与城乡居民自治和三社联动下的社区共治,完善民主恳谈、民主议事制度,让他们在实践中提升自我社会评价、提高社会参与能力。引导新兴青年群体加强与他人的交往,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帮助处于职业转型或事业成长期的新兴青年群体提升社会地位自我评价。
4.促进建功立业。围绕党和国家工作中心大局,充分发挥新兴青年群体的专业技能优势和奉献社会的热情,引导和促进他们在新时代踊跃建功立业。
——立足岗位建功。激励新文艺青年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服务国家的文化艺术事业。鼓励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等民生领域新兴青年群体,在本职岗位创新创优。
——服务社会建功。引导新兴青年群体成为注册志愿者,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持续开展“新时代 艺起来”——新文艺青年进社区(乡村)项目,以“文艺+公益”的模式赴街道、社区、农村、学校等基层单位开展服务,积极参与和谐社区建设、文明创建等工作。
——国家战略建功。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通过承担公共服务、提供智力支持、实施帮扶项目等方式,动员新兴青年群体积极参与。围绕美丽中国建设,动员新兴青年群体积极传播绿色理念、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开展“新兴青年艺起走出去”系列活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5.扩大团建覆盖。落实“全团大抓基层”的部署,根据不同领域新兴青年群体的特征,探索新的团建方式,按照应建尽建、稳步稳妥的原则,创新推进新兴青年群体团建。
——试点带动。优先在自身组织化程度较高、行业聚集度较高的街舞青年、网络作家等群体中推动团建试点,依据街舞青年、网络作家个人成长以及所在组织、企业的需要,总结提炼自下而上的建团动力,探索创新独立建、依托建、联合建等灵活多样、多种方式、多重覆盖的建团模式。在试点基础上,逐步在其他新兴青年群体推行。县级团委可在尚未建立团组织的重点新兴青年群体中派出团工委、团建指导员,根据实际推动团建工作。
——活力提升。团的组织成立后要通过形成稳定的职能和工作内容提升自身活力。要巩固基础团务,在坚持标准、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做好经常性发展团员、团费收缴、组织关系转接、推优入党等工作。要发挥好团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将传播党政主流价值与满足青年精神成长需求结合起来,激活基层团组织的思想政治引领功能。要把新兴青年群体在学习成才、情感婚恋、身心健康、社会融合、创业就业等方面的普遍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发挥团的组织体系完整的优势,广泛开展联系服务和帮扶支持。
——队伍建设。在新兴青年群体团组织中着力建立一支数量够、素质高的基层团干部队伍。重点是依托“智慧团建”系统和“青社学堂”等各级培训班,专门开展针对新兴青年群体团干部的培训,就基础团务、思想政治引领、群众工作方法等开展学习交流。
——组织拓展。在推进新兴青年群体团建的基础上,依托青联和团属社团,稳步推动成立全国和省级的团属新兴青年群体协会组织,加强对新兴青年群体骨干的联系引导。发挥团组织和团属协会的核心堡垒作用,适度推动建立一批紧密团结在共青团周围的新兴青年群体自组织。
四、工作保障和要求
1.高度重视。进一步做好新兴青年群体工作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重要思想的具体举措,事关广大新兴青年群体的健康成长,事关共青团事业的改革发展,事关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巩固扩大,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各级共青团要充分认识到新时代做好新兴青年群体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统一思想认识,高度重视,把它放到更为重要的地位,强化领导,认清主责主业,纳入整体工作计划和目标责任考核,推动工作迈上新台阶。
2.加强协作。要树立全团各级、同级各部门都要抓新兴青年群体工作的意识和责任。各级团组织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明确牵头责任部门,配备必要的专职工作力量,厘清职责分工和工作重点,制定切实管用的工作措施,确保上下左右的工作联动畅通。牵头责任部门要抓好工作的整体规划设计、工作项目资源整合、日常工作协调督导;其他相关部门要按照分工做好具体工作。共青团要主动与统战、网信、文旅等相关部门加强工作沟通,建立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重点项目管理机制,强化横向工作协同和资源整合优化。
3.真抓实干。做好新兴青年群体工作要立足实际、实事求是、分类施策、务求实效,持之以恒地把广泛联系、积极引领、有效服务、深入动员的各项工作落实落细。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及时进行工作总结,加大对新兴青年群体及工作规律的研究,根据新的要求和实践大胆创新内容形式和方法手段,完善行之有效的联系、服务、引领新模式。要探索“互联网+新兴青年群体”的工作方法,形成与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相适应的工作运行机制,有效提升活跃度和影响力。要学习借鉴青年社会组织的社会化组织动员模式、资源筹措方式和管理运行模式,形成更加科学有效的工作评价和激励办法。